短视频博主在减肥训练营离世“管住EBET易博嘴、迈开腿”不是万能公式

  新闻资讯     |      2023-07-01 07:56

  交汇点讯 近日,一位短视频博主“翠花”减重57斤后,在一家减肥训练营突发休克离世,年仅22岁。“翠花”的离世,再次将减肥训练营再次带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尽管频频爆出学员猝死的悲剧,报名减肥训练营的减重者仍络绎不绝。减肥训练营的减重方法是否建立在损害健康的基础之上?什么样的减重方法才是健康合理的?为此,新华日报健康周刊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超重及肥胖比例过半。超重及肥胖人群的增多,催生出潜力巨大的健康瘦身行业。

  减肥训练营,则是主要采用运动与定量饮食为手段让学员达到减重目标的封闭式基地。社交平台上,减肥训练营的宣传广告层出不穷:激情澎湃的配乐、大汗淋漓的训练场景、同一学员减重前后的巨大对比,减肥训练营的宣传视频“套路”满满、抓人眼球。宣传广告中的出镜学员,动辄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减重几十斤,“从大妈到校花”、“让前男友高攀不起”,充满争议性的台词也让这类宣传广告下刷起了长长的评论。

  当记者在江苏某减肥训练营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下留言后,很快便收到了对方的“私聊”。通过减肥训练营工作人员好友申请后,对方迅速发来了训练营的详细课程安排和训练场地、食宿情况。照片中,大小不一的训练操房中紧凑地摆放着蹦床、动感单车等设备,一间教室可以同时容纳近50人踩动感单车。

  在课表中,记者看到课程以月为单位,每天8:00学员就需起床进行空腹有氧。每日正式课程长达4个小时,分别安排在9:30-10:30,10:35-11:30,15:30-16:25以及18:30-19:30,课程是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混合,包含TABATA、动感单车、杠铃循环等项目。

  虽然在问及是否能自行安排训练时,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和教练沟通,但在课程表上,赫然写着“体重160斤以上者每天硬性规定减重六两到一斤;体重160斤以下者每天硬性规定减重4两到6两;具体每日目标根据自身减重进度和教练安排制定,如未完成需安排额外训练。”

  今年24岁的悦悦(化名)是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应届生,BMI刚刚超过24(我国标准BMI≥24为超重),为了让初入职场的自己达到理想中的形象,她和家人协商报名了山东的一家减肥训练营。一个月的训练,给悦悦带来了10斤的减重,但也带来了健康的代价。“训练营的锻炼不太适合新手,像TABATA和动感单车这样的高强度有氧,都是百十号人一起上课,教练根本无暇给每个学员纠正动作。”虽然有多年健身经验,悦悦还是在训练过程中膝盖受伤。除此之外,训练营分量极少的饮食也无法达到基本的营养需求,出营后,她出现了月经不调和贫血的症状。

  少食、多练,从大方向上来看,减肥训练营减重的方法似乎没有问题,但因缺乏专业、个体化的身体监测与评估,对于不适合运动减重的人群来说,减肥训练营无异于“饮鸩止渴”。医学博士、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减重外科负责人吴金声告诉记者, “管住嘴、迈开腿”的方法对于BMI超过32.5大基数人群并不合适,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减重效果,很多患者需要强化干预治疗,甚至接受减重手术,所以应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分析评估。

  EBET易博官方网站

  “BMI是可以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减重过程中,需要医疗团队采用专业器械检测患者的人体成分,从体重、肌肉、脂肪三个维度来监测减重成果。”吴金声介绍。眼下,减肥训练营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与医疗服务,减重者在训练过程中也难以获得身体成分等医疗数据。采用急剧改变饮食、运动方式来减重,减重初期确实会有体重下降,但减下的大多数都是水分,同时伴有肌肉分解,可能引起减重者产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及肾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反应,后期也易导致体重的反复升降,难以维持良好的减重成果。

  “医院中对于患者的体重管理,采用手术、饮食、用药、运动等多种方式。一位病人除了在减重外科进行治疗,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也都会介入。”医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高波表示,医院里对于减重患者的治疗要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过程。一份安全、长效的减肥方案,需要包括为病人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也要给予病人行为干预,包括体重、饮食、运动的自我监督等,更要为病人定期监测控制慢性并发症。

  “就饮食上来看,大家熟知的减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轻断食、限能量、生酮饮食等等,我们一般是推荐限能量减肥法,即限制总体能量的摄入,但保证蛋白质、碳水、脂肪三大功能营养物质的比例。对于其他的减肥方法,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不良反应,或者是没有完全经过临床试验去证实,所以我们一般还是推荐比较安全的限能量的方法。”高波提醒,减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耐受程度循序渐进,更要依照医嘱去执行。

  “对于减重者,不仅是身体塑型,更重要的是心理行为方式的重建。当减重走到‘穷途末路’,一定要记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吴金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