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能与体能训练EBET易博真人

  新闻资讯     |      2023-08-20 22:57

  体能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运动中的综合反映。不同的学者由于视角的不同,对体能的理解也各异。在分析国内外训练学界关于体能不同界定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给出了我们的解读和阐释。

  “体能”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各类体育报纸、杂志和文献资料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同时,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中都陆续开始强调 “体能”训练。但对体能概念的理解还未完全统一。

  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国际运动科学大会成立了 “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并制订了标准体能测试的六大内容:①身体资源调查;②运动经历调查;③医学调查与测验;④生理学测验;⑤体格、身体组织测验;⑥运动能力测验。

  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学会对适能(Fitness)的定义是:适能是个人运作的能力,适能好的人具备下列条件:①配合遗传的适度器官健康以及应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能力;②足够的协调、体力和活力以应付突发事件及日常生活;③团体意识和适应团体生活能力;④充分的知识和了解以决定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办法;⑤ 参加全面的日常活动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技巧;⑥ 有利于民主社会的精神和道德特质。适能包括5个部分: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为体能指的是体适能,其构成成分有:①心肺适能:心脏输送血液与氧气至全身的能力;②肌肉适能:肌肉的力量与耐力;③柔软度:无痛且自如移动关节的能力;④身体组成:脂肪占身体重量的百分比。

  美国体能协会(NSCA)则认为体能就是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主要从力量训练和其他身体素质训练的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加入国际奥委会以来,开始逐渐关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由此出现了 “身体素质”、“体力”、“体质”等名词,直到90年代末,这一领域的轮廓才最终明晰。以下是一些专家对 “体能”概念的不同表述。

  徐本力、柳佰力等教授认为 “体能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董国珍教授认为 “运动员体能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王兴等认为 “体能即体力与专项运动能力的统称”。

  《体育词典》(上海图书出版社,1984)和 《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由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人体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基本活动能力两部分构成。以上主要是从竞技运动的角度,认识 “体能”概念。EBET易博真人平台

  李之文教授将体能定义为:经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 。他整合了前人有关 “体能”的各种论述,指出了体能与技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平行概念。

  《体育运动词典》将 “体能”定义为 “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体能包括身体形态(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各环节高度、围度、长度、宽度和充实度等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心脏的纵横径、肌肉的横截面等内部形态特征)、身体功能(人体各心脏器官的工作能力)、健康水平(包括运动员的伤病情况)、运动素质(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

  2000年版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学》(2000)把体能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义上,体能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而在狭义上,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通常指运动员的素质水平。将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经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

  1999年版体育院校函授教材 《运动训练学》认为 “身体竞技能力就是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的最重要结构之一,它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最重要的身体运动能力,而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健康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能力。”

  台湾学者林正常(2001)认为 “人体的体能可以分成三大类,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与基本运动能力有关的一般运动体能,以及与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技术体能”。就健康体能来说,主要是指个人能胜任日常工作,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情况的身体能力,其具体要素主要包含肌力、肌耐力、柔软度、心肺耐力及体脂肪百分比(身体组成)五项。就运动体能来说,除了包括健康体能的五项要素之外,敏捷、协调、平衡、速度、反应及瞬发等要素,因为与基本运动能力表现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可将之归类于运动体能。专项技术体能则是指参与每一运动项目的选手,有他们特殊的运动体能,这些专项技术体能,事实上已融入了某种程度的运动技术,如篮球选手的专项技术体能就包括:运球的速度、传球的能力、准确性(含定点投篮与移位投篮)、运球上篮的速度等。由于专项技术体能受运动项目的影响极大(如排球选手的专项技术体能绝对不会测量篮球的运球、传球或投篮),因此,评量一个人的体能,通常由健康体能与运动体能两部分来评量。

  最新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则描述为“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分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张建平(2002)对体适能、体能、身体适应能力、健康、身体素质几个概念的比较结果表明:体能—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属于真包含关系,而不是全同关系;体适能与身体素质、健康在外延上部分重合,因此也不是全同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等的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体能”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体能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运动中的综合反映。根据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体能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并受健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结构和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主要分为五大类:①力量素质类;②速度素质类;③耐力素质类;④灵敏协调类;⑤柔韧平衡类。

  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能是指完成高水平竞技所需要的专项力量体系及其相关运动素质的综合。在此,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依赖于协调能力对诸如肌肉力量、技术水平、能量输出、平衡感知等能力的有机整合,依赖于整体运动链的串接与构建,依赖于体能-心理等因素的调控与发挥。

  结构是系统的具体构成形式,是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系统性质和数量的集中表现,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只有依靠结构,才能把孤立的诸要素组成一个系统,也只有依靠合理的结构,才能组成一个优化的系统。体能作为一个系统,其结构是指构成运动员体能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一种固定和必然的联系,也就是指体能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空间和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及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和能量相互转化的规律性。体能的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体能的内部结构反映了体能系统内部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体能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体能内部结构取决于体能系统中的要素和由这些要素联系形成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综合,并由这样的综合导致了体能系统的一种整体性规定。体能内部结构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子系统构成,并受健康因素的影响.

  在体能内部结构中,形态是机能的物质基础,机能是素质的生理基础,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是体能结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和最具活跃性的指标,是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机能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的一种综合表现。在体能内部结构系统中,三要素各有其特有的功能,同时各要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系统的整体功能。其整体性功能可以理解为:运动素质的表现是多元的,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很少有某项运动只要求一种素质参与。人们很难区分并分别实施纯粹意义上的某一种素质的训练。在发展某一运动素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运动素质产生影响。体能系统的整体性质不可能完全以系统要素的性质来解释。要素一旦形成系统,部分一旦组合成整体,就具有了要素和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其内部结构的优化整合将导致整体功能的放大。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内外部的形态,包括长度、宽度、围度、充实度等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心脏的纵横径、肌肉的横截面等内部形态特征。身体形态为运动员提供运动的力学条件,与身体机能一起构成体能的基础结构,身体形态是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体能要素的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塑造适合项目特点的身体形态无疑会为创造优异专项成绩打好基础。

  研究表明:中长跑运动员的脂肪含量男子7.5%,女子低于12%~14%;游泳运动员的脂肪含量男子8% ~18%,女子14% ~26%;男女短跑选手腓肠肌的快慢肌的比例分别为76∶24和73∶27;男女长跑选手腓肠肌的快慢肌的比例分别为21∶79和32∶69。

  身体机能是指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身体机能对运动素质起基础作用,某种运动素质的高低,往往由多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决定,如心肺机能相对于耐力素质、快肌纤维相对于快速力量;另一方面,身体机能也受运动素质的影响。由于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状况决定了相应器官系统的机能,身体机能绝大多数指标主要由遗传决定,如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分别为85.9% 和93.4%。但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身体机能的微小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就对体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提示了科学训练对于体能的重要性。运动员身体机能系统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系统与组织以及能量代谢系统等六大系统与组织.

  运动素质是体能组成的核心部分,是身体机能的外在表现。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平衡、柔韧等。目前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往往把单一的运动素质作为体能,如耐力或力量,而没有整体地、系统地研究该运动项目的专项体能。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局限于所谓的 “专项运动素质”,甚至是单一运动素质这一单层次的理解上。

  在运动实践中,竞技表现则依赖于协调能力对各因素的整合。例如,在刘翔的跨栏动作中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动作技术、速度能力、快速力量、速度耐力、节奏能力、战术能力、柔韧性、无氧能力、有氧能力、平衡能力和感知能力等

  再如,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跆拳道项目体能测试的内容主要有:快速力量(纵跳、立定单腿两级跳远、实心球前后抛、侧向连续跨跳10次、杠铃高翻)、最大力量(负重蹲起、卧推、提拉杠铃)、核心力量(俯撑推拉球、20次两头起)、平衡力量(平衡盘单腿蹲起10次、举铃下蹲)、有氧能力(12min跑、Beep-test)、基础速度(30m跑、50m或60m跑)、灵敏协调(起动变向跑、绳梯跑、左右过障碍跳)、柔韧素质(纵叉、横叉)等。

  随着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负荷与比赛强度的不断增大,运动员的急慢性损伤也随之上升。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各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专项技术的特定要求和专项训练的过度负荷是导致运动员发生慢性运动损伤的外在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受伤部位的解剖结构薄弱(如腰、髋、膝、踝及肩关节等)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内在因素;再者,运动损伤的发生还与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水平的降低有关。研究表明:①柔道项目的伤病发生率为70.67%,以急性转慢性损伤为主,占47.33%,损伤易发生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腰部、肩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②冰球项目男性伤病发生率为88.5%,女性为65.5%,易伤部位是腰部、膝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③自由滑雪项目伤病发生率为58.82%,患病率居前7位的是腰背肌损伤、骶髂关节炎、脑震荡、膝关节胫侧副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伸膝装置慢性劳损等,并以躯干部最多(51.28%),其次是下肢(35.9%);④排球项目的伤病发生以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是腰部、肩部和踝关节;⑤足球运动的伤病发生占所有运动伤病发生的50% ~60%,并以肌肉、肌腱和骨关节损伤为主约占损伤的2/3,其中下肢损伤占76%,上肢占17%;⑥篮球运动损伤发病率为36.4%,常见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其次是踝关节和腰部;⑦我国举重项目伤病发生率为78.49%,其中男性为74.36%,女性为90%,易伤部位依次是膝关节、腰部、腕部、肩关节、肘关节和髋关节等;⑧田径运动员损伤多发生在腰部、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等。

  体能的外部结构是指体能系统外部(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其他各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表现形式,是体能整体与外部因素间相互关系的中介,具体包括技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等。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系统是指集合了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具有特定的功能,同时这个系统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体能作为一个系统除具有自身完整的内外部结构,同样还要受其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训练理论、竞赛制度、先天遗传、恢复方法、场地器材、外部环境及其他等因素的影响。

  体能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竞技能力系统中的各要素(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竞技能力系统。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对其身体结构和功能进行有目的改造,从而促进竞技水平提高的训练过程。有人认为,体能训练是运动员获取优胜的有效途径。

  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灵敏协调训练及平衡柔韧训练等,是针对专项比赛和专项训练的需求,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发展运动素质,促进专项竞技水平提高的训练过程。

  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三个方面展开了相关指标的选择,身体形态主要包括长度、高度、围度、宽度和充实度等,运动素质则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选取,而身体机能主要有有氧和无氧能力(最大摄氧量和无氧功指标),以及生化监控指标等方面指标,如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血尿酸等。但依据项目特点不同运动项目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存有差异,根据各要素在项目体能训练中的重要程度,制定了体能训练体系的框架。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比赛激烈程度的日益增加,体能训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智能训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完成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以竞技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的,而体能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当前高水平运动员的竞争极其激烈,新的难度技术动作不断涌现,新的世界纪录被不断刷新,所有这些均由科学的体能训练作为支撑。

  基于对不同项目国家队队员的训练实践,我们认为,当前的体能训练已经成为众多运动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点,其科学化的训练程度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观。我们曾对国青队女子跆拳道重点队员进行体能素质的跟踪性研究,不难看出,无论是什么项目什么年龄的优秀运动员,其身体素质的变化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与运动员所完成的技术动作质量和运动成绩水平相关联。

  此外,体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筛选出有效的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诊断,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往往有效的测试手段,也是常态化的训练方法。如跆拳道队员的起动速度训练,虽然采取的是立定跳远这一测试指标,但立定跳远是在没有预摆情况下对运动员起动力量而进行的测试,这会更加贴近跆拳道实战中踢腿和出拳的突发技术动作的要求。总之,体能训练已成为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提高的最有力的保障。

  据统计,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活动的总距离为8706m ~14274m(我国甲A比赛中的平均跑量为6021.7m,与国外高水平联赛相比少30%——谢亚龙,2005),快速冲跑200次左右,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爆发性动作。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糖、脂肪)的有氧氧化。ATP的再合成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途径供给,首先起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其次起动乳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功能系统。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方式存在多种变化,就必然要求对人体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为主。因此,现代高水平运动训练要求运动员既要承受大负荷量,同时又要具备高强度的比赛能力。

  现代运动训练的关键是训练质量的提高。一项国际范围的,多种运动项目和专业教练员的调查报告指出:在耐力性运动和球类项目中,年训练计划运动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总体负荷量和比赛次数均明显高于以往。

  随着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度化发展,一方面是极限的运动负荷刺激于运动员的身心,另一方面又由于教练员对养护性训练理念的缺失,致使训练和比赛中的伤病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虽然针对伤病恢复的康复性体能训练已经较为成熟,但运动员伤病的高发率仍有增无减,仅从治疗和康复上无法真正解决训练和竞赛中的高伤病率的问题。在2004年1月~8月,对30支备战雅典奥运会的650名中国国家队队员的调查结果表明:650名运动员中患病人数为268人,患病率为44%。是对备战雅典奥运会运动员的损伤部位的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看,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为此,现代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预防运动损伤,帮助运动员延长运动寿命。通过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如核心稳定性训练,加强人体核心区肌群的力量,尤其是核心区深层稳定肌群的力量,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腰部伤病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并延长运动寿命。